激光磨皮
三十年前,明星在枪杆子下演戏,尚有几分风骨;三十年后,“星二代”在家族资源的托举下轻松上位,娱乐圈的审美,倒退得只剩“关系”。
当65岁的金像影后惠英红出现在《上城士》杂志封面时,她肯定不会想到,自己身旁的八个孩子会成为舆论中心。
这部杂志大片本应是一场星光熠熠的视觉盛宴,却最终因孩子们参差不齐的颜值引发热议。
站在C位的徐沐言,父母运营着千万粉丝的母婴账号,靠着流量红利直接拿到核心镜头;姜潮与麦迪娜的儿子姜丹尼尔,在娱乐圈尚无作品;吴京二儿子吴虑,若没有“吴京儿子”的身份,恐怕很难出现在这本主打高端圈层的杂志封面上。
如今在娱乐圈当明星早已经不是大众口中的高危职业。不管颜值高低,能力好坏,只要进了娱乐圈,就会有粉丝支持,有流量加持就可以在娱乐圈分一杯羹。
明星们在娱乐圈获利,便希望自己的孩子也能进入娱乐圈“享乐”。只是很多“星二代”在长相上没有优势,能力也不突出,这才逐渐引起观众们的反感和吐槽。
佟大为的女儿佟知霏在《我的后半生》中客串亮相,被观众吐槽脸型偏长、嘴唇突出,镜头感全无,演技更是僵硬得缺乏真实感,即便母亲关悦称其接受过专业训练,荧幕效果仍差强人意。
张光北的女儿张思乐在《觉醒年代》中饰演虚构角色柳眉,全程靠瞪眼表达情绪,浮夸演技与张嘉译等实力派的对手戏形成刺眼对比,被质疑全靠父亲人脉拿到角色。
不过,如今随着直播带货和社交媒体成为新兴流量入口,星二代们有了更多元化的出道渠道。
金龟子女儿王逸宸在抖音平台通过分享夫妻日常、母婴内容,逐步积累224.5万粉丝,近30天内预估销售额达1000万-2500万。
尤其2025年,娱乐圈可谓是“星二代出道元年”,明星子女纷纷进入娱乐圈这个名利场。
陈奕迅女儿陈康堤签约华纳音乐发布单曲,小沈阳女儿沈佳润在韩国出道,黄奕女儿黄芊玲被曝赴韩接受练习生训练。
“丑孩子”进娱乐圈,受苦的恐怕只有观众。审美降级,并非是现在没有长得好看的人了,而是娱乐圈更新换代,留下的都是“星二代”了。
反观几十年前的娱乐圈,明星们的生存环境堪称地狱模式,更别提让孩子轻易入行。
曾经的演员拍戏也认真,为了琢磨角色可以提前很长时间做准备,而如今一切都进入了快节奏的时代,一部作品从拍摄到结束用不了三个月。
这样的速度,演员真的能理解体会自己饰演的人物性格吗?真的能塑造好人物形象吗?
当今的的审美也陷入诡异的同质化:高颅顶、精灵耳、小V脸成了统一模板,滤镜磨皮下的 faces 千篇一律,辨识度大不如前。
审美降级的背后,是娱乐圈生态的彻底变质。当年艺人拍戏是讨生活,如今进圈成了赚快钱的捷径。
流量时代下,只要有话题度,即便没演技也能靠综艺、广告捞金,星二代自带的关注度更是成了天然流量密码。
而这种行为催生了恶性循环:资本捧星二代赚快钱,星二代无需打磨实力,最终劣币驱逐良币,让有天赋的素人难有出头之日。
张淼怡出演新版《红楼梦》中的林黛玉之后,因外形与弱柳扶风的描述相去甚远,还将林黛玉解读为离经叛道,引起观众一致抗议。
而当她最近再次出现在大众面前时,颜值发生了很大改变,颜值是提高了,但是却丢了辨识度。
如今的很多星二代,更是连改变都不肯。要颜值无颜值,要辨识度无辨识度。强行挤入不合适的赛道,难道就是为了难为观众吗?
磨皮能遮一时的瑕疵,却遮不住实力的空白;星二代的光环能吸引一时的关注,却赢不了长久的口碑。
当《上城士》封面的争议散去,留下的是内娱最该直面的问题:我们需要的是靠实力立足的演员,还是靠父母光环的资源咖?是百花齐放的审美多样性,还是千篇一律的工业脸?
如果再不打破星二代特权的怪圈,审美降级或许只是开始,最终被抛弃的,将是整个娱乐圈的生命力。